息差须双向发力应对收窄
近期,应对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息,息差须双对智能通知存款、收窄中长期大额存单等高息存款产品下调利率甚至直接下架。应对而就在年初,息差须双这些银行还在为赢得开门红而大张旗鼓引流储蓄资金。收窄银行这一调整源自息差压力。应对
净息差指标可直接反映银行机构盈利和经营情况。息差须双去年末,收窄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跌破1.7%,应对今年一季度仍未扭转下滑趋势,息差须双净息差继续跌至1.54%,收窄若持续收窄,应对将给银行造成较大经营压力。息差须双
近些年,收窄监管部门持续推动银行减费让利,居民储蓄定期化整体推升银行负债成本,加之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导致了银行净息差收窄。以存款定期化为例,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13万亿元。还有统计显示,从2020年初到2024年1月,我国家庭净存58.24万亿元,且82%为定期存款。
息差收窄的大环境下,银行不得不过紧日子,压降高成本存款。但应该看到,简单地压降负债成本并不能有效弥补息差收窄造成的缺口。银行业应聚力提升经营管理质量、转变思路,从负债端和资产端双向协同发力,特别是要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过程中,改善自身经营效益。
一方面,管控负债成本。存款是银行负债的大头,在存款利率下行渐成趋势的背景下,银行业应及时把握好规模、定价和效率的关系,适时优化。从长期看,要摒弃以高利率“价格战”争揽用户的做法,更多注重培育差异化服务能力,增强用户吸引力。
另一方面,深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融资需求,通过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贷款支持,以量补价,缓解息差压力。积极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运营模式数字化转型,促进控成本、增效益良性循环。尤为重要的是,要拓宽多元增收渠道。比如,通过理财、托管等中间业务,提高非息收入;优化资产结构,压降效率较低资产。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强身健体,不断完善风险合规、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增强应对息差收窄的综合能力。在负债端降成本的同时,更应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实做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焦点)
-
据5月16日报道,根据法案的最终版本显示,欧盟国家将最终确定一个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到2030年使欧盟42.5%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欧盟及其成员国正在努力推动经济脱碳,以应对气候变化,并通过发展欧洲 ...[详细]
-
欧佩克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沙特阿拉伯减产,第三季度全球原油市场日供应缺口将超过200万桶。欧佩克周四8月1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沙特阿拉伯实施了单方面减产以提振市场,欧佩克7月份的原油 ...[详细]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10日电 俄罗斯能源部长舒利吉诺夫在东方经济论坛期间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俄罗斯2023年的电力出口量会低于2022年;受对华出口减少影响,今年年初以来俄电力出口 ...[详细]
-
日前,全球最大在建海上风电场Dogger Bank已就第四期场址Dogger Bank D发起了公众咨询活动。Dogger Bank海上风电场位于英国北海,离岸130公里,分三期建设,每期1.2GW。 ...[详细]
-
8月11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统称为“欧佩克+”)的供应削减可能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侵蚀石油库存,从而可能进一步推升油价,而随后的经济遇阻将限制2024年的全球需求增长。欧佩克+削减原油产量导致的 ...[详细]
-
当地时间7月2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根据欧盟国家援助规则批准了荷兰一项价值2.46亿欧元的计划,以支持可再生氢的生产,减少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快速推进绿色转型。该计划将支持建设至少60兆瓦的 ...[详细]
-
阿斯塔纳8月8日电 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当地时间8日表示,哈萨克斯坦已向德国出口石油近9万吨。据哈通社8日消息,哈能源部称,双方已开通“友谊”输油管道向德国供应原油,并就通过“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 ...[详细]
-
欧盟委员会提出最新货运交通减排管理措施,表示将为低碳货运车辆提供更多支持,同时提升铁路基础设施运行水平,从整体上降低货运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对此,欧洲货运交通业界反响不一,普遍认为最终执行效果仍有 ...[详细]
-
4月9日报道,葡总理科斯塔将于4月11日率团对韩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期间将参观海力士、三星电子等韩国企业,主要目的是吸引韩国在半导体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目前,韩国在葡投资主要包括:风塔生产巨头CS ...[详细]
-
据知情人士消息,英国能源巨头壳牌集团正在探索其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业务发展,拟向外部投资者出售股份。该人士称,壳牌正与顾问一起探讨,考虑将该业务分离成一个更加独立的部门。另外壳牌已与国际投资者进行接触, ...[详细]